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欢迎访问k1体育39153运动健身器械网站!

图片名

全国订购热线:
020-88888888

主页 > 资讯公告

资讯公告
活动公告 公司新闻 健身指南 器材保养 常见问题

又一枚共享经济下的蛋。它能够走多远?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4-04-11 01:07:14 次浏览

截至2017年8月,国内已先后有4家共享健身仓企业获得了天使轮融资,其中有两家推出了试用产品。作为在传统健身房基础上做模式开拓的创业者,杨菊海直言,他看不到仅有一台跑步机的所谓共享健身仓项目有何价值。毕振从觅跑后台数据发现,共享健身仓使用者,年龄在12~

健身房私教月底搞活动_健身房私教课活动方案_健身房月底活动话术

财经世界(ID:cjtxzk) 正文 | 马成

编辑|齐杰伦

周六晚10点,30多岁的国企员工王丽在面积约2平方米的“米跑”健身仓里一边看综艺节目,一边跑步40分钟。 她记下跑步机上消耗的卡路里数,走出健身房,在旁边的乒乓球桌前伸了个懒腰。

“进了两个健身仓后,我就试了几次,我住在楼上,随时下来跑步很方便。” 她表示,因为太忙,之前很少去健身房。

明月当空,夜色渐深,人们的说话声依然喧闹。 王丽刚跑完,附近小区里的行人,带着耳机跑步的女孩,还有从健身房回来的小伙子,都在来回走动。 这是北京望京绿园里很常见的一幕。 全民运动无疑已经深入人心。

截至2017年8月,国内共享健身仓公司已有四家获得天使轮融资,其中两家已推出试用产品。 橙色的“豆霸”健身仓和黑色的米跑健身仓都集中在绿源嘉园,很快引起了周边居民、投资者和行业竞争对手的关注。

同时,主打空气质量的“纯净跑”、嵌入式跑步机的“蜗牛跑”、主打男女情侣并肩跑的“全民酷跑”也将陆续推出。 这样的场景不免让人想起各品牌色彩缤纷的共享单车。

最早入局的米跑目前已完成二代产品的升级,洽谈了200多个住宅小区,正在全速发展。 米跑创始人毕震认为,这是一次可能改变用户健身习惯的尝试,并且可以与社区消费紧密结合,未来产生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创业者蜂拥而至、争夺一席之地的同时,各种质疑也随之而来。 不难发现,尽管健身仓产品近期仍在推出,但相关融资进展却很少,投资机构多处于观望状态。

▲米跑健身仓。

“共享经济涉及多个行业,鱼龙混杂。目前基于共享经济的创业项目大多只是跟风。”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长期跟踪国内新经济的知名学者魏武辉说。

进入社区场景

国内第一批健身仓项目创业者并非来自传统健身行业,而是来自于O2O、短视频、大数据等与之关系并不密切的互联网领域。

“我对共享经济不感兴趣,对健身行业也不熟悉。” 米跑创始人毕震在光华路SOHO 3Q创客空间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记者。 他在探索社区场景入口时发现了共享健身仓的机会。

2012年初,毕震加入饿了么。 他与COO陈强一起完成了营销部门的组建,为饿了么全国市场的开拓做出了贡献。 “一开始,饿了么的本地推广计划大部分都是我制定和策划的。 即时折扣、免费饮料等活动都是带领团队接触大量门店后想出来的。”

2015年9月,毕震与10余名城市经理从饿了么辞职,创办人人地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抢单调度、任务众包模式,将本地推互联网化。 他列出了4个主要推广场景:大学、商场、产业园区(写字楼)和社区。 社区是他最终没能进入的区域。

“在北京任何一个中档以上社区,你都很难推销杂乱的设备、传单、试用产品等,可以说社区是最难入侵的场景。” 毕震说道。

2017年春节,毕震回老家过年时,发现父母每天早晚都要出门锻炼身体,戴着口罩,穿棉衣棉鞋,即使是大雪纷飞的天气,也是如此。雾霾天,道路湿滑。 他意识到,大多数社区的基础设施并不能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

最初,毕震的想法只是在社区里建一个室内运动场馆,就像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棋牌室一样,这样至少可以对抗露天环境下的恶劣天气条件。 “哪怕只是把外部设备搬到室内,装个双杠也行。” 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有了了解一二线城市更广泛人群运动痛点的想法。

返回北京后,毕震和人人推团队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向白领、社区人士、健身房用户等共发放了近300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至15%的白领——领班员工有年度健身卡,但不保证经常去。 来回出行不便、私人教练频繁干扰、年票价格高昂、租金波动性大等因素,让大部分用户认为健身房的花费不值得。

此外,很多有户外跑步或步行习惯的人,往往因为天气、安全等原因而无法坚持日常锻炼。 2017年5月,碧臻团队经过多次讨论,决定推出健身仓,并将其定位为24小时独立健身空间,配备跑步机、电视、空调和空气净化器。 按时间计费,每小时12小时。 元左右。

根据目前的产品和运营成本,如果健身仓每天使用5至7小时,单个产品的投资回收期约为7个月。 现在毕震的重点仍然是大家的推荐,但他也在带领独立团队设计健身仓产品,寻找供应链,联系更多社区进行推广。

豆吧创始人兼CEO程凯文还有另一个共享模式项目“豆宝宝”,定位为奢侈品女包共享租赁平台。 程凯文有八年英国学习生活经历,也是奢侈品的重度使用者。 今年6月,豆宝宝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然而,和国内很多奢侈品共享创业项目一样,豆包宝起步缓慢,用户数量和活跃度的增长都没有达到预期。

▲杜巴全景。

杜巴项目被寄予厚望。 豆霸联合创始人姜杜泽曾就职于分众传媒,后来创办了短视频平台。 程凯文、姜笃泽坚定进军共享健身仓领域,聚焦共享经济和全民健身两大趋势的想象空间。

坐在W酒店休息室,一边喝着巴黎水,一边与《财经世界》周刊记者畅谈国内的健身环境。 “仔细想想,中国有多少地方和时间适合跑步?北方的雾霾天、乡村的土路、南方湿热的桑拿天……”程凯文说。

碎片化的时间、舒适安全的环境、社区应用的便捷性,是程凯文和毕震在采访中一致强调的用户痛点。 米跑和豆八的不少设计都带有流行标签,颜色鲜艳、扫码进入、定时支付等。据记者观察,两者在产品和功能上都非常相似,只是面积不同。​​​​杜巴好像更大一些。

当然,无论产品有多好,最重要的是用户看到它并实际使用它。

健身房月底活动话术_健身房私教课活动方案_健身房私教月底搞活动

5月底宣布的豆霸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和8月初的米跑1500万元天使轮融资实际上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但8月初,两家公司的产品陆续部署在居民区,试用的用户、报道的媒体、拿卷尺测量尺寸的模仿者纷纷涌入。

它会起作用吗? 产品推出后,体验者的各种意见和评论增多。 随着更多新玩家加入,用户体验成为争夺市场的重要筹码。 目前,米跑和豆霸团队都在加速产品升级和社区推广。

采访前一天,毕振刚从上海赶回北京。 在此期间,米跑不仅在上海推出了首家健身仓,还推出了米跑2.0。 米跑2.0在外观上采用流线型设计,更加美观; 内部智能设计,升级等离子空气净化器。 另外,仓体改为拼接方式,解决了运输和安装的问题。

上述两家公司均表示,截至2017年底,将入驻北京500多个社区,推出1000多套产品。

2017年5月,米润获得经纬创投1000万元种子轮融资。 8月,又获新众利资本、猎鹰创投、禾鲸资本、经纬创投联合投资的1500万元天使轮融资。 相比之下,似乎更加自信。

不过,毕震创业以来最重要的节点,莫过于8月20日正式宣布与万科地产的合作。万科V联盟在新闻稿中表示,双方将致力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万科社区,为万科业主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权益服务。 未来,除了万科天地首期开业外,这一模式还将进一步拓展。 至天津、济南、青岛等城市。

“房地产公司的合作也认可了健身项目对社区的积极作用。” 毕臻说道,这让他对共享健身仓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希望大家都能用得上

当王丽在健身房里跑步、挥汗如雨时,同小区20岁出头的互联网公司员工李星正在外面跑步回来。 他拥有室内健身房会员资格,但仍然喜欢户外跑步。 相比健身仓库,李兴宁愿去附近新开的24小时健身中心体验一下。

2016年,乐客体育、光猪圈、超级猩猩等O2O模式健身房相继获得A轮及以上融资,其中乐客体育B轮融资达到1亿元。 24小时运营、网上预约上课、低价团课、共享辅导等模式迅速吸引了城市人群,这些项目的门店已拓展至多个城市。 乐客体育创始人韩伟2016年12月底表示,预计12至18个月内,乐客体育全国门店数量将达到1000家; 36个月后,门店数量将突破5000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的Keep、咕咚等运动健身类APP也在不断融资,用户粘性与日俱增。

在深圳创业的湖南长沙人廖小龙,春节后将目光投向了健身领域。 他最初的想法也是建立一个O2O模式的实体健身房,24小时自助服务,满足周边社区白领的健身需求。 但在长沙、北京等城市调研后,他发现昂贵的场地租金超出了团队的承受能力。 而且,这种模式下已经有几个成熟的机构了。 如果他再进去,他们可就吃不起了。 不受投资者青睐。

第一个计划被拒绝后,廖小龙开始探索更小、更灵活的健身产品。

事实上,起家于深圳的超级猩猩很早就想到了通过打造独立健身仓模式来节省成本的方案。 2015年2月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时,超级猩猩的计划是将一个40平方米的集装箱改造成健身仓库,一次可容纳10人左右。 仓库将配备跑步机、力量训练机和其他健身房。 标准配置,产品安装于白领人群密集的商圈及部分高端社区。

2017年2月,超级猩猩成功获得银泰资本、复星昆仲、动力资本联合投资的5000万元B轮融资。 此后,其业务迅速扩展到北京、上海等城市。 事实上,真正让超级猩猩在短时间内受到关注并获得大量用户和投资者青睐的并不是健身仓,而是他们从2015年左右开始推行的团课项目。现在,虽然该品牌仍然保留了健身仓这个词,他们的健身仓几乎都位于商业中心,更多的是举办热门团体课程而不是个人健身。

“用户不愿意走出小区去锻炼,哪怕只是100多米的距离,物业公司也不可能允许大型集装箱进入小区。” 毕震认为,从健身房起步的创业项目距离社会的需求还很远。

健身房私教课活动方案_健身房私教月底搞活动_健身房月底活动话术

节省成本、关注社区、提高效率、克服传统健身房的缺点是这个行业企业家的共同想法。 记者在北京某共享创业群找到了MF青年社区项目。 这是一个将居民改造成社区健身房的项目,同时也降低了场地成本。 创始人之一杨巨海认为,对于很多80、90后的年轻人来说,练力量、做瑜伽、伸展运动是健身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名基于传统健身房开发模式的创业者,杨巨海直言,他看不到只有一台跑步机的所谓共享健身仓项目的价值。

9月中旬,廖小龙团队的“蜗牛仓库”即将上市。 首批落户城市为深圳、长沙。 “下一步,我们将陆续推出跑步工作室+有氧工作室+瑜伽普拉提工作室+力量工作室,形成配套产品。”

健身房私教课活动方案_健身房私教月底搞活动_健身房月底活动话术

▲蜗牛仓库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图为将于9月推出的蜗牛仓库概念图。

豆霸创始人程凯文的创业方向却恰恰相反。 他专注于非健身专家,只从跑步机和有氧运动开始。 更多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会刻意强调“运动”的概念,他们的产品更多是针对运动仓而不是健身仓。 与健身相比,锻炼更像是一项国家项目。

“社会价值是决定一个项目能否火爆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人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主要是交通拥堵、食品安全、身体健康等。” 猎鹰创投创始合伙人李元峰认为,便捷的健身仓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可以帮助居民养成健身习惯。

毕臻从米跑后台数据中发现,共享健身仓的用户年龄在12岁到60岁之间,包括青少年、学生、妈妈、白领等,也不排除成年人和热爱运动的大妈们。 这已经触及传统的健身房人群,并且已经显着扩大。

此前,毕震曾办理过一批健身卡,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但当时感兴趣的人并不多。 “健身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在毕臻看来,在家门口放置一个可以随时健身的空间,有助于提高普通居民的锻炼兴趣。 “用户可以使用运动舱作为健身房或户外运动的补充。它可以让你保持每天的运动量。”

2017年5月,廖小龙带领团队完成了蜗牛仓的产品设计。 他们找到了迷你KTV包厢体的生产厂家。 蜗牛仓库的面积大约有两个迷你KTV那么大。 一旦量产完成,预计第一批产品将在短短一个月内进入社区。

但在这个过程中,廖小龙很快发现室内迷你KTV和室外健身仓有很大的区别。 后者在防雨、雪、雷击、采光、隔音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该团队后来找到了一家移动房屋制造商。 该产品在外观、隔热、内饰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改进,导致产品的上市时间被推迟。

毕震也经历了廖小龙的试错过程。 “第一个版本的仓体太窄,连跑步机都装不进去;第二个版本,各种电线还裸露在外,不知道改了多少代了。” 因为第一款产品目前是黑色的。 外观并不起眼,所以毕震团队还聘请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知名设计师重新设计。

仓库检验、跑步机、智能电视、空调等设备的供应链管理,以及与住宅物业的谈判,都是产品投入市场前的必要步骤。 从这个角度来看,共享健身仓远比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复杂。 方垦创投创始合伙人李元峰在一周内连续获得两轮投资。 他认为,相比一些还处于PPT阶段的项目,MiPao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除了产品的完成度,李元峰看重的是毕震在饿了么的经验以及团队在本地推广的优势。 在行业初期,快速抢占社区资源是重中之重,产量和覆盖范围将成为竞争壁垒。 而促销和营销则是大家推荐的标志。

在魏无悔看来,一个项目成败的决定因素一定是用户需求。 共享单车之后,很多人都在觊觎着又一个百亿的刚需风口,但很多涌现出来的共享项目其实都是虚假需求。 “无论是健身还是运动,都不仅仅是大众的必需品。你问街上几个人,比如摩拜、ofo,他们应该都知道,但在白人中很受欢迎的Keep呢——领工?”

毕震虽然不像李元峰那样坚定地认为共享健身仓是下一个共享单车,但他仍然觉得这个方向有很大的潜力。

“饿了么创立的时候,市场上还没有美团、百度外卖、口碑。我们希望以后能像饿了么一样,让大家都能用上。”毕震说。

【本文首发于2017年9月11日出版的《财经世界》周刊第1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