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岁末,我们共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写了健身行业的发展史。 回顾2019年,国内外健身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三博云数据中心带您回顾今年健身行业的风风雨雨。
前10名
《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上榜理由:政策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事件回顾:2019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其中,《意见》提出促进体育消费,增强发展动力。 优化体育消费环境,出台鼓励消费政策,开展体育消费促进试点,实施全民健身行动,探索实施学生体育技能标准评价制度。
简短评论:
政策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2014年我国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以增强人民体质、增进健康为根本目标,近年来健身产业快速发展、多元化。
据《2018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暨健身房生存白皮书》显示,北京和上海的俱乐部数量在全国城市中势均力敌,均在1300-1400家左右。 同时,上海约有3,556家工作室,北京约有3,121家。
从总数来看,国内健身俱乐部门店数量已达46050家,与美国规模基本持平。 但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健身行业的渗透率仍远低于美国。 这也说明,中国健身产业潜力十足,健身产业未来前景广阔。
热门09
前威尔士健身CEO周锦浩调任亿维德总裁
上榜理由:国内两家领先健身俱乐部CEO
事件回顾:2019年5月底,威尔士健身前首席执行官兼首席会员官周岩提交辞呈。 随后2019年6月初,伊泰伟德CEO胡国雄在微信上宣布即将离职。 然而几天后,又有消息称,周晋浩已加盟一兆韦德健身,担任公司总裁,并向金玉清董事长汇报。
简短评论:
这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健身俱乐部高管的变动,引起了业内的热议。 周锦浩的辞职和调动,似乎是一个循环。 早在2013年,周金浩就辞去了1M韦德CEO的职务,转而在竞争对手Wales Fitness担任全职职务。 从1M韦德辞职的前CEO胡国雄也几乎同时从威尔士跳槽到1M韦德,两位CEO完成了互换。
如今,威尔士已被外资L Catterton Asia收购。 1M韦德虽然前期获得了投资机构的融资,但在融资和架构上并不激进,独立运营。
面对新健身的发展壮大,伊扎威德仍在探索转型。 比如,我们大幅增加莱美等团课数量,举办户外团课活动,提高课程对用户的粘性,回归课程本质和用户体验。
热门 08
赛普健身借壳上市计划失败
上榜理由:争做健身训练第一股
事件回顾:2019年3月25日晚,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山鼎设计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收购价收购赛普健身(武汉)有限公司。现金。 80%的股份。
仅仅四个月后,2019年7月26日,杉鼎设计再次发布公告,同意终止公司收购新三板公司赛普健身。 这意味着赛普健身借壳上市的计划暂时搁置。
2019年9月4日,赛普健身发布《关于公司股票终止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公告》。 公司股票将于2019年9月5日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上市。
简短评论:
据双方公告称,终止收购是由于近期市场环境发生一定变化,交易双方最终未能就本次重组的部分核心交易条款达成一致。 据接近交易的内部人士透露,赛普内部财务数据混乱是交易终止的最大原因,这暴露了传统健身行业粗放管理的弊端。
通过查看赛普健身的财报可以看到,2017年,公司首次实现全年净利润过亿元,同比增长1109%。 营业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240.13%; 2018年,赛普健身营业收入接近62亿元,同比增长60%,净利润1.467亿元,同比增长31.6%。
上市计划搁置后,赛普健身于2019年10月推出了新的子品牌——赛普之星,这是赛普健身旗下的继续教育品牌之一。 赛普之星管理课程体系由赛普健身与吉联体育共同打造。
不得不说,赛普健身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近年来,随着健身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教练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赛普健身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热门 07
Life Fitness 力健被 KPS 收购
上榜理由:Life Fitness 将与 Peloton 展开竞争
事件回顾:2019年6月,全球知名商用健身器材制造商Life Fitness被上市母公司Brunswick出售给纽约私募股权公司KPS Capital。 除了 Life Fitness 之外,该公司的其他健身业务,包括 Hammer Strength、Cybex、Indoor Cycling Group、SCIFIT 和 Brunswick Billiards,均以 4.9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 。
简短评论:
作为全球十大商用健身器材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芝加哥。 2018年力健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首先,健身业务从母公司剥离出来,成为独立子公司。 随后它失去了最大的合作伙伴之一,公司管理层也做出了调整。 从财报来看,力健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10.3亿美元,与上一财年持平。
近日,Life Fitness宣布将在旗下自行车、跑步机、椭圆机等有氧健身产品的触摸屏上推出相应的健身课程。 该决定表明 Life Fitness 将与 Peloton 竞争。 但不同之处在于,Peloton 提供完整的直播课程时间表,允许教师和用户互动,而 Life Fitness 则是预先录制的。 Peloton更适合家庭健身,而Lif Fitness主打健身俱乐部和酒店健身房。
热门 06
继续裁员15%
上榜理由:“程序员节”期间裁员的程序员
事件回顾:2019年10月24日,Keep进行了一轮裁员。 据当天下午被裁的一名开发员工透露,被裁员工大部分从事技术开发工作。 “一百多个技术被裁掉,但一些业务被保留。” 对此,Keep回应称,网上上传的300人并非真实数据,本轮优化实际占800人的10-15%。
简短评论:
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互联网健身明星公司Keep也未能坚持下来。
事实上,刚进入2019年的时候,Keep就已经在裁员,但规模比较小,包括个别部门的合并、人事调整等。据了解,Keep首席科学家秦增昌博士和Keep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人工智能领域杰出科学家,Keep副总裁、Keepland业务线负责人李进一也于2019年辞去Keep职务。
自成立以来,Keep共完成6轮融资。 最新一轮融资是在2018年7月,Keep获得由高盛领投的1.27亿美元D轮融资,腾讯、纪源资本、晨兴资本、BAI等跟投。此后,Keep再未公布任何其他融资消息。
通过健身的互联网模式,Keep的出现确实对传统健身行业产生了影响。 目前,Keep拥有2亿在线用户。 尽管拓展了不少业务,但能否实现盈利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Keep的业务包括网上商城、研发自有智能硬件产品(跑步机、自行车)、训练服装、休闲服装、轻代餐等产品。 线下运动空间Keepland开业,目前在北京、上海拥有15家门店。 不过,12月9日,Keepland北京青年路大雷店出于运营效率考虑,正式停止营业。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效率就是生命”,优化人才结构、提高组织效率是公司长远发展的管理必然。 目前还没有下一轮融资消息的Keep,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只能通过裁员来节省成本。
热门 05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21亿美元收购Fitbit
上榜理由:谷歌VS苹果
事件回顾:2019年11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21亿美元收购Fitbit。 收购宣布后,谷歌硬件主管 Rick Osterloh 发表了一篇博文,解释了此次收购将如何帮助谷歌推进 Wear OS 的开发。 (智能手表软件)。 公告称,谷歌不会将Fitbit的健康数据用于广告。 该交易预计将于 2020 年完成。
简短评论:
Fitbit是可穿戴健身设备的早期先驱,自苹果2015年发布Apple Watch以来,Fitbit一直在走下坡路,市场份额直线下降,其医疗技术雄心也受阻。 2015年以来,国内也陆续推出可穿戴健身设备,让Fitbit无法扭转局面。
2019年第二季度,Fitbit以350万台设备出货量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10%。 小米、苹果和华为分列前三,而 Fitbit 是榜单上唯一的纯可穿戴设备。 因此,Fitbit需要外界的帮助。
继今年1月谷歌投资4000万美元收购Fossil开发的智能手表技术后,此次收购Fitbit是谷歌今年第二笔可穿戴设备收购。 它可以帮助谷歌扩大硬件业务,这将使谷歌和苹果之间的竞争从操作系统进一步蔓延到硬件领域。
此外,谷歌和苹果都专注于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谷歌收购Fitbit将显着加剧两者之间的竞争。 Verily,Alphabet旗下的医疗保健业务公司,利用大量的用户数据,通过分析工具、干预、研究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医疗保健解决方案。苹果的医疗服务产品ResearchKit也致力于收集临床试验数据,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收集临床试验数据。监测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提供更多数据。
Fitbit平台拥有详细的医疗健康数据,加上2800万活跃用户,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 但两家公司承诺对谷歌收集的数据保持透明。
热门 04
Mirror等AI健身兴起
上榜理由:镜子镜子你看我,我的锁骨在哪里?
事件回顾:2019年9月,智能科技健身公司沸腾时刻获得数百万天使投资。 2019年11月,家用AI健身镜Mirror完成3400万美元B1轮融资。
沸点产品
镜子
华为推出拥有一双AI眼睛的智慧屏,配备AI健身功能,并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推出家庭AI健身课程; 海信推出社交电视,自带AI健身功能; myShape与创维电视联合开发myShape创维AI定制版健身功能应用。
华为智慧屏AI健身
myShape 和创维电视
简短评论:
2019年堪称5G技术元年,也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家居爆发的一年。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诸多技术正在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在健身领域,除了部分健身器材的智能化之外,家庭健身器材也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智能化升级。
Mirror和Boiling Moment产品在关闭时是普通的全身镜,在“工作”时是配备嵌入式摄像头和扬声器的交互式镜面显示器。 用户可以选择可塑性、减肥、健身、健美操等多种训练课程。 。
同理,海信、创维、华为的产品本身还有其他功能,都配备了健身功能。 所谓的AI健身,可以通过摄像头捕捉用户的动作。 全智能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智能语音控制功能,通过对话控制训练动作等过程。
随着健身行业的发展,家庭健身场景成为2019年创业者重点关注的领域。
热门 03
北京严厉打击预付费消费
上榜理由:规范健身行业刻不容缓
事件回顾:2019年8月,为整治预付费消费问题,北京市体育局将北京市体育健身领域25家企业列入黑名单。 2019年12月,北京市采取重磅措施遏制预付费消费市场乱象,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市场化”的预付费消费监管和服务体系。
其中,体育健身预付费消费实行“黑名单”管理。 针对健身领域跑路、虚假宣传等问题,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北京市体育健身经营场所预付费消费管理细则》规定,体育健身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原则上不得销售有效期超过3个月、面值(预付款金额)超过3000元的预付费健身产品。
简短评论:
健身房关门、商店关门、离家出走现象频发,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健身服务消费成为投诉重灾区。 上半年,全国共收到健身服务投诉7738件,同比增长72.6%。
针对这一现象,上海率先发起“攻势”。 《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随后,《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实施办法》和《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单用途预付消费管理办法》发行卡片纸预售”。 资金结余管理实施办法。 如果健身房预付余额超过20万,40%必须存入专门账户,这意味着传统健身房40%的收入受到监管。
北京规范预付费消费,体育健身预付费产品不得超过三个月,面值不得超过3000元。 虽然目前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确实让北京体育健身企业捏了一把汗。
众所周知,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工作室的主要收入模式依赖于预付卡的销售。 意见稿的初衷是促进健身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然而,对于大型连锁健身俱乐部来说,预付不超过3个月的产品是很困难的。 毕竟俱乐部每个月的水、电、物业、员工工资都是一笔过。 数据量可不小。
热门 02
Peloton 上市
上榜理由:家庭健身代表,众多创业者效仿
事件回顾:2019年9月26日,智能家居健身公司Peloton在纽约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股票代码为PTON。 发行价为29美元。 共发行4000万股,募集资金超过11.6亿美元。 。 上市首日,Peloton股价开盘27美元,最终收盘25.76美元,较发行价下跌11%,市值72亿美元。 Peloton上市首日的表现引发了对投资银行的质疑。
简短评论:
Peloton 成立于 2012 年,总部位于硅谷。 Peloton自称是全球最大的互动健身平台,拥有超过140万会员和超过50万付费用户。 其基本订阅费用为每月 39 美元,自行车起价为 2,000 美元。
与许多上市公司一样,即使收入翻倍,Peloton 也不会赚钱。 截至2019年6月30日,Peloton营收为9.15亿美元,较2018财年的4.35亿美元和2017年的2.186亿美元增长110%,但净亏损高达1.96亿美元。
Peloton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用户群的扩大。 除美国外,Peloton 还将业务拓展至加拿大、英国和德国。 为了继续扩大用户群,Peloton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廉价版跑步机,并将推出家用划船机。 廉价版Peloton也有望进入中国市场。
近日发布的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Peloton第一季度收入为2.28亿美元,在线内容订阅收入为6720万美元,同比增长112%。 虽然亏损减少了480万美元,但仍然亏损了4980万美元。 美元。 上市后,Peloton 成为今年第二差的“独角兽”公司,一家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公司。
热门 01
浩沙健身中心倒闭了
上榜理由:浩沙健身的崩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陨落
事件回顾:2019年6月,在全国拥有多家门店的浩沙健身遭遇关店事件。 由于北京、天津、成都等地调动,浩沙北京总部人去楼空,大部分员工被裁。 浩沙集团下属企业浩沙国际、浩沙实业、泉州浩沙健身等公司,以及浩沙健身实际控制人石红柳、石红艳等相关人员,共涉及16起借款合同纠纷,执行目标金额超12亿元。 石红柳、石红艳于2019年5月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简短评论:
1998年,浩沙健身正式将健身俱乐部经营模式引入中国大陆市场,开启了中国健身俱乐部连锁模式,让当时的国内健身场地经营者看到了健身行业的“钱景”。
成立20年来,浩莎健身一直是传统健身的预付费商业模式。 2003年迎来第一波行业红利,巅峰时期单月门店总数突破1亿。 随后,在北京以外地区同时开设了加盟店和直营店。
事实上,浩沙健身的倒闭并不完全是因为经营,而是因为上市公司浩沙集团的股价暴跌。 集团现金流中断,融资失败,导致门店纷纷倒闭。
浩沙国际于2011年在香港上市。2018年6月11日,浩沙国际发布自愿公告,拟收购华人健身俱乐部,这意味着若实施,浩沙健身将上市。 但随后2018年6月29日,浩沙国际股价暴跌。 不到半小时,股价从2.10港元暴跌86.19%至0.29港元,市值蒸发30亿港元。
20年来,浩沙健身从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健身连锁品牌之一,到关店、欠工资、被投诉。 2019年11月,随着福州16家“豪莎健身”门店易主为“拓富体育”,豪莎健身“消亡”,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总体而言,今年健身行业的成绩好坏参半。 您认为还有哪些事件值得纳入其中? 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