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的特征
骨骼肌在受到外力拉扯或负荷时,能够被拉伸,这种性质称为伸展性。当外力或负荷撤去后,肌肉的长度又能恢复,这种性质称为弹性。骨骼肌虽然具有伸展性和弹性,但并不意味着外力或负荷越大,肌肉拉伸的程度就越大。而且,当外力或负荷撤去后,肌肉的长度并不会立即恢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因为这种现象是骨骼肌在拉伸或收缩时,肌浆内分子间相互摩擦产生的。骨骼肌还具有粘性,这是肌浆内分子间相互摩擦产生的。可见骨骼肌并不是完全的弹性体,而是粘性体。在运动练习中,做好热身运动,可以提高肌肉温度,降低粘性,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有助于提高运动效果。
骨骼肌收缩
1.向心收缩
肌肉收缩时,使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又称缩短收缩。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靠拢,从而引起身体运动。而且,肌肉张力的增加发生在前方,长度的缩短发生在后方。向心收缩是骨骼肌主动发力的收缩形式。
向心收缩可以是等张的,也可以是等速的。
2.等张收缩
一旦肌肉开始缩短,肌肉的张力就不会增加,直到收缩完成。这种收缩称为等张收缩。有时也称为动态收缩或阶段性收缩。
在向心收缩过程中,所谓等张收缩是相对的,特别是在特定情况下。因为肌肉在收缩过程中,往往是通过骨骼的杠杆作用来克服阻力做功。在恒定负荷的情况下,不可能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以相同的力收缩。
例如肌肉收缩克服重力,垂直举起杠铃时,随着关节角度的变化,肌肉做功的力矩会发生变化,因此肌肉用力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肌肉在整个活动范围内用力最大的点,称为“顶点”。出现“顶点”主要是因为在这个关节角度处,杠杆效率最差,肌肉缩短,失去部分力量,从而出现“顶点”。因此,在关节的整个活动范围内,只有在“顶点”处,肌肉才能达到最大力量收缩。这是等张训练的缺点。
3.等速收缩
等速收缩是指肌肉在关节的整个活动范围内,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的收缩,其中外界阻力始终等于肌肉在收缩时产生的力量。由于在整个收缩过程中收缩速度是恒定的,所以等速收缩有时也被称为等速收缩。
等速收缩与等张收缩有着本质的区别,肌肉在进行等速收缩时,能够在整个运动范围内产生最大的肌肉张力,而等张收缩则不能,另外等速收缩的速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因此,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等速运动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
4.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其长度不会改变。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也称为静态收缩。肌肉等长收缩时,其长度不会改变,因此无法克服阻力来做机械功。
等长收缩有两种类型:第一,当肌肉在无法克服的负荷下收缩时,比如试图拉起一根不可能的杠铃时,肱二头肌的收缩就是等长收缩。第二,当其他关节因肌肉的离心或向心收缩而移动时,等长收缩可以使某些关节保持一定的位置,为其他动作创造合适的条件。
5.离心收缩
肌肉在产生张力的同时伸展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例如深蹲。离心收缩也能防止运动损伤。例如从高处跳起时,脚先着地,股四头肌和臀大肌通过反射活动产生离心收缩。由于离心收缩的机构效应,身体下落的速度减慢,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6. 超等长收缩
超等长收缩是指骨骼肌先进行离心拉伸,再进行向心收缩的复合收缩形式。
超等长收缩的特点是,在做离心收缩时,肌肉首先被迅速拉伸,在拉伸过程中,肌肉内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兴奋,使肌肉产生牵张反射性收缩。当肌肉被拉伸产生的弹性势能、拉伸产生的牵张反射性收缩、主动向心收缩产生的力量形成合力时,肌肉就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力。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