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市场勤奋的人是很小的一块蛋糕,靠用户办理年卡基本是场馆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懒人明年的复购率很低,场馆只能依靠明年再来一批懒人进驻。
这就是目前很多场馆用户体验后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同时这也导致大部分健身房为了吸引新用户,雇佣了很多销售人员来忽悠人,这样不仅让销售费用占比很大,也容易导致用户体验满意度不高。
总而言之,健身房生存不易,那么,拥有消费升级“无所不能”属性的互联网公司,能否转型呢?
在慧涵创始人范元培眼中,健身行业已成为互联网公司洗礼后下一个亟待发展的热点,解决会员年费高、用户无法坚持、不会健身这三个问题,健身业务才能成功。
“世界上没有贵的东西,只有值不值得。通过汇涵购买年卡后,用户每次健身都可以获得现金返还,钱会立即到账。健身的价格取决于用户自己的出席频率。”汇涵创始人范元培告诉动点科技,他创办的“汇涵”是一款可以让用户免费使用健身房的手机应用(目前以微信服务号的形式),用户可以在网上搜索健身房,购买年卡,每次出席都可以打卡并获得现金返还。
辉瀚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返利激励”的方式,提高用户年卡的使用率,用户来的越频繁,年卡就越便宜。“我们会跟健身房谈合作,如果一个用户全程在场,那么他最后一张年卡每天都会免费送给他。”
那么为什么健身房会同意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条件呢?没错,我们在开头就提到了,所有健身房都要面对市场上最大的挑战——留存率。
用反向激励模式进入线下健身房交易,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多样化的健身选择,这不仅是心理补偿机制,也是健身房留存率的有利因素。试想一下,你坚持健身后,被女神、男人夸你腰围、人鱼线,摸钱包发现还鼓鼓的,你会不会觉得这家健身房是行业良心,更愿意二话不说就买单:“来吧,再给我续一年年卡!”
问题解决了,这本身就是生意。
其实健身本身就是一个让人不舒服的娱乐活动,需要更多的乐趣和激励来刺激用户坚持下去。但用年卡回收资金的传统健身房,有着先天的竞争劣势,这也是现在健身房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时,也避开了ClassPass(全城健身训练的模式,每个健身房每月消费次数不超过3次)与健身房之间的利益纠纷,这也是现在很多线上健身O2O平台常用的方式。避开与他们的直接竞争,更容易获得线下商家的合作意愿和青睐。
晖瀚团队目前不到十人,但初期市场反响相当可观。今年3月上线微信服务号后,一个月的运营数据显示,北京地区16家合作场馆共售出近百套年票(目标是全市300家),年票使用率由17%提升至28%。
对方表示,私教服务也在规划中,每节课价格在30-50元,解决很多人不会练的痛点。同时,他们还会举办一些线上线下的健身活动,增加用户流量和品牌传播。
回汗创始人范元培曾是百度的产品经理,后来加入美团,负责运动健身类目。他放弃了数百万期权,自己创业,并带上了现在的合伙人和部分团队成员。产品正在寻求500万元天使轮融资,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推广。
与之相对应,解决人们不会运动问题的KEEP,近期刚刚完成3200万美元C轮融资,用户量超3000万。作为一家致力于解决前两个痛点的公司,36氪拭目以待Sweat能走多远。
这篇文章是关于汗流浃背的:为什么用户使用年度会员资格去健身房锻炼后钱包仍然鼓鼓?| 提出问题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