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项目都是为了尽快到达终点,有氧耐力训练是基础。不过有氧训练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提高无氧耐力、在训练中达到最大乳酸阈值才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有氧运动是以有氧代谢为主供能的运动形式;无氧运动是以无氧代谢为主供能的运动形式;但很多跑者忽略了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运动形式:混氧运动是以有氧代谢+无氧代谢为主供能的运动形式。“混氧”运动比纯有氧运动(中高强度)强度大,体内会有一定的乳酸堆积,但运动强度和体内乳酸浓度比纯无氧运动要低,所以比无氧训练更容易坚持,可进行的运动总量也更大(一般在14公里以上)。
混氧训练是马拉松教练员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训练方式,在日常训练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有氧训练。通常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种方法是“有氧+无氧(间歇)”的形式,即先进行有氧训练,然后短暂休息,再进行无氧训练。
比如16公里跑步,前12公里以5分钟每小时的速度跑,后4公里提高到4分钟每小时以内。快跑150米,然后慢跑50米,休息6-8组。150米要以1000米最快的配速跑,跑完后再拉伸调整。
第二种方法:有氧训练10公里+专项训练6公里,
有氧跑步需要有氧配速
专项6公里跑应以高于比赛配速1分钟的速度进行,或10公里有氧跑加2000米×4倍2000米,心率控制在170次/分左右,间隔6分钟。
以上是北方专业球队常见的训练方式。
参考:
运动训练 天麦久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动生理学 邓树勋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卢桂萍,云南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云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队员